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信贷管理体制的核心意义在于,用更市场化的手段,调整银行因非市场导向信贷投放行为可能带来的过多信贷投放,遏制住过度投资、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据媒体报道,央行近期正召集主要银行讨论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拟议中的新信贷管理体制,将根据经济增长速度来确定信贷投放速度,尝试不预先设置年度信贷投放目标,而是通过其他约束条件,比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等等监管的基本指标,调控银行信贷增速,使之与经济增速保持一致。银行货币政策,特别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就可以根据各银行相关指标的综合表现,通过新的管理体制设置的标准,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管理。在中国目前的银行体制和经济大环境下,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对于控制流动性,完成既要保平稳增长又要把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之内的政策目标,应该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当下,对于稳定通胀预期很有积极意义,而从长期来看,新信贷管理体制是银行体制的一场市场化变革。

银行系统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和资本消耗型的扩张都必须改变

经济增长需要投资增长支持,但不同的增长目标对投资增长需求是不一样的。理论上说,最有效率的投资增长,应是有规模递增效应的,也就是说,低于一个单位的投入产生大于一个单位的增长,但在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包括了折旧、库存和其他一些并非完全是新增投入的部分,所以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一般高于经济增长。高出多少是合理,很难把握。比如去年经济增长9.1%,投资增长32%,投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的投入,产生一个百分点的产出,典型的规模递减效应,显示投资效率较低,显然不是合理的投资增长水平。

前十年的平均水平计算显示,信贷增长可拉动高过信贷增长7个百分点左右的投资增长,基本保证平均9.7%的年平均增长水平。根据发改委信息中心的计算,9.7%的增长水平也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水平。如果信贷投放规模与投资规模保持上面计算的关系,今年实现潜在增长率的增长也可以得到保证非常明显,在信贷增长与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下,控制合理的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对投资增长有一定调整和管理约束,从而防止投资过度增长,避免经济过热。

在信贷利差是银行主要经营模式的情况下,银行的扩张,实际是资本消耗型的扩张,而在资本消耗、融资、再扩张、再消耗、再融资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乘数效应,创造了高于经济正常运行产生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2009年,调整以后的经济增长9.1%,但货币供应量增长33%,如果把2009年 CPI增长-0.7%计算在内,当年经济正常运行产生的货币需求仅增长8.4%,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正常需求24个百分点,相当于经济活动创造了一元钱价值,经济大环境中就有3.5元货币,未来经济的平衡就意味着一元钱的价值将要卖出3.5元钱,产生了典型的通胀货币环境,给今明两年控制通胀带来很大的压力。明年要将流通中的货币控制在合理规模,除了控制信贷规模,还要把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如果能按照央行最新思路,通过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坏账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控制,从长期来说,可以逐渐改变目前银行系统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控制银行的盲目扩张冲动,而短期内也可以一定程度遏制银行的资本消耗型自我膨胀,适当降低流动性的创造,改善流动型过剩的环境。

实施新信贷体制的关键是迫使商业银行进行更市场化的风险管理

笔者以为,新信贷管理体制的核心意义在于,用更市场化的手段,调整银行因非市场导向信贷投放行为可能带来的过多信贷投放,遏制住过度投资、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能成功建立和实施这个新体制,那明年最担心的流动性过剩的通胀压力应能得到有效缓解,最严重的通胀因素或能被有效控制。如果发改委的 16条能理顺流通环节的市场秩序,减少农产品操作和投机;如果央行坚持除了被信贷投放消化以外全额对冲剩余的外汇占款,减少资本流入,相信当前较高的通胀预期就会稳定下来。通胀预期的稳定,对于把明年的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之上非常重要。

新信贷管理方式也能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如果严格的指标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硬约束,商业银行不可能再在融资、信贷膨胀的圈子里循环,那就能扭转银行信贷扩张后为补充资本金,每年都要到资本市场上融资的现象,本应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的银行,就不会成为资本市场增发融资的主体,相反会有利于扩大直接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实施新信贷体制的关键,笔者以为是要严格“硬约束”条件,迫使商业银行进行更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如果盲目扩张,坏账大幅增长,拨备不足,可能要进入破产程序。如果还像过去那样,银行一出麻烦,就由政府剥离坏账大规模注资以求起死回生,新体制就不会有任何可以期待的效果。

银行间市场最近推出了信用发现缓释合约(CRM), 原则上持有贷款的商业银行可通过向其他机构购买CRM来转移信用风险,减少银行风险资产权重,从而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如果在新信贷管理体制下没有信贷额度的总量目标,意味着银行通过CRM转移风险资产权重后的信贷投放规模可以反复放大。

针对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拨备率,存贷比来指导信贷投放,意味着银行必须大幅提高信贷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将要按照市场规律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竞争,利率市场化将成为银行转型的契机,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利率调整,定价不同风险的信贷的价格,让资金成本与风险相匹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消耗型的信贷模式和利差经营模式。

新信贷管理体制是银行体制的重大改革,利率调整将逐渐成为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央行货币政策由此引起的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2011年01月04日《法人》 )

话题:



0

推荐

左小蕾

左小蕾

1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1992年8月,获得美国伊里诺依大学( Univ.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博士学位( 国际金融, 经济计量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