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刚才主持人说企业家都时尚没有头发,而我有这么长的头发,所以我不是企业家。但是我是企业家的朋友,我非常关心企业家的发展。所以我今天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来与企业家交流。
深圳这个地方30年的改革开放,一直都是中国的前沿,引领这个潮流。今天在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上安排这么一个环节、论坛,说实在的,我非常相信,因为企业家创业,未来的中国继续、持续的发展,都与创业、创新有关,要成为一个新的驱动力。但是这个东西不可能急功近利。所以在这样的交易会上安排这样的环节,可见深圳的思想又走在了前面,它要静下心来,为未来的成长开始铺垫。
还有这么多在座的企业家来参加这部分会议,我相信大家也是在做准备,为未来企业更长远的增长、发展在静下心来思考、铺垫,这非常难得。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十八大刚刚结束时,全世界都在瞩目中国未来发展时,包括企业家论坛的发展,大家都要有一个很好的、大的经济环境,未来特别是2013年,大家更近的考虑,对中国的经济形势、经济增长,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创业、创新环境?我相信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所以我今天想从这个角度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普遍只讲观点。
第一、全球经济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
这很重要,十八大刚刚结束时,我就看见国外的一些电视、媒体有了很多的报道,甚至有一些报道提出国外的经济不好,中国的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世界经济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没有信心,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经济是否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呢?这是我们要非常关注的。
所以先讲一下我们怎么看待2013年的世界经济?
第二、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要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延续了2012年的经济增长形势,很纠结。
第三、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是什么?我们会对未来抱有多大的希望?世界把未来经济增长的希望放在中国身上,但是中国不太可能按照过去的粗放式方式发展,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个引擎是什么?与创新型创新创业企业有什么关系?
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世界经济。简单来说,世界经济受几方面问题的主导。第一是美国经验,第二欧债危机,第三新兴市场的危机。
从经济信息的角度,也会受到一些其他的包括政治因素的干预。但是从经济变量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这几个方面现在传递的信息是虽然没有什么好的消息,但是也没有什么太新的消息。也就是说,现在这些信息我们都基本知道,如果没有小概率事件,我们对未来的世界经济对于中国产生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首先是美国经济。现在最影响它的因素是,大知道财政悬崖。如果在年底之前,美国两党没有达成协议,从2013年1月份开始,按照规则,美国体制就要自动削减政府财政支出,而且税收将大幅度增加。这个追授的增加可能会达到6000亿到1万亿。财政支出的削减可能要达到8-9%,所以美国权威的国家预算机构就做了一个评价,如果财政悬崖产生,美国经济将进入衰退,也就是负增长。当然这对全球经济影响非常大,对中国经济也非常大。对我们的影响无非就是通货膨胀,这都是对于中国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样,对于中国出口态势是很不利的,会形成打压。
当然全世界都认为,美国政府一定会在最后一分钟达成协议,所以这是一个高概率的预期,所以如果财政悬崖如果达成,哪怕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而是妥协方案,美国的经济也不会进入衰退,会延续现在的增长态势。美国的经济今年可能会增长2% 左右,如果悬崖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协,应该高于今年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对美国的预期,大概率事件是不会进入衰退,而是有所改善。
当然全世界都认为,美国政府一定会在最后一分钟达成协议,所以这是一个高概率的预期,所以如果财政悬崖如果达成,哪怕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而是妥协方案,美国的经济也不会进入衰退,会延续现在的增长态势。美国的经济今年可能会增长2% 左右,如果悬崖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协,应该高于今年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对美国的预期,大概率事件是不会进入衰退,而是有所改善。
第二个影响世界经济的因素是欧债危机。我认为也是同样的,没有什么太好的消息,但是也没有太多的新消息。也就是说,我们是能够把握的。2013年欧债的形势应该比2012年没有太多的区别。2012年是什么样的态势?虽然这一年有很多故事、变化,实际上都不是新的信息。因为欧债危机2010年3月份希腊开始爆发危机时,这些东西都在危机内。包括西班牙问题、意大利问题的出现。当时判断不是希腊的问题,而是欧洲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变化,看起来惊心动魄的事件,实际上是如期而至的。我们认为,包括希腊经常抗议,是否到一些节点出现一些事件,是否能够顺利的拿到阶段性的资金援助,引起的市场波动和一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个新的东西。这在过去解救南美危机、东南亚危机的时候,这些国家都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它应该总是能引起惊心动魄,过程也是跌宕起伏,但是最后总是会峰回路转,找到解决方案。所以欧债危机在2013年也会延续这样的过程,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不要过度反映。所以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欧债危机在2013年至少欧元区不会解体,这在2013年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因为欧元区的债国、拯救危机的国家都不愿意欧元区解体,所以是有解的。另外这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大家要有准备。上个星期,德国总理说五年之内欧债危机不要期望得到解决,这说明它实际上不是个短期过程,这个过程会一波三折,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反映、振荡,成为一个常态。这是2013年的情况,我们需要认识的是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已知的信息,不要过多的反应。但是最终是有解的。
欧债这样的形势对经济的影响显然是有的,所以欧元区的经济在解救欧债的过程中因为各式各样的波折、坎坷,在季度上进入了衰退。我们认为明年,根据现在的信息,仍然会处于零增长的边缘。
这对中国的影响有四点。因为欧洲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最近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负增长的幅度已经开始在收窄。
这是欧债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兴市场国家也是一样,今年的经济增长也是在下降、调整的,包括中国在内。但是明年估计也会有一些非常微弱的改善。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一个预测,认为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好过今年。当然了今年的经济增长已经调低再调低,今年在2.6%,明年会在3%左右。如果是这样的,会好过今年的经济增长形式。而且从美国等几大影响最大的经济体未来的经济态势和主要关注问题的焦点来看,如果这些信息是基本上相对确定的,我相信对中国经济最大的影响是出口市场的变化,我们是应该有一定把握的。就像今年,我们把整个进出口增长从去年的15%,降到了今年的10%,我认为这就是已经在把握这些具体信息了。虽然可能没有实现10%,但是我觉得这个把握的方向还是相对准确。而且应该看多看到整个进出口还在增长,只是增长的幅度没有那么高了。所以要正确评价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逼我们转型,这是一个转型。
另外对于中国经济影响的一个世界方面的大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对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影响的就是通货膨胀,特别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在2013年是是要小心的。因为美国、欧洲、日本无上限的宽松政策会引起通货膨胀。到了2013年时,这些东西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卷头重来。这也是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非常要值得关注的2013年的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应该是可以把握的。十八大对国外形势的判断有计几句话,第一、越南很不安宁、不稳定因素增多等等。这些都值得关注,十八大通告专门提到一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我认为所谓“很不安宁、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应该与政治有关系。包括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等一定与政治因素有关系。但是我们从经济角度判断时,很多信息还是可以把握的。例如美国、欧洲、欧债等等。
所以我们认为,2013年的外部环境不比2012年更复杂。它是很复杂,会一波三折,会有很多的影响,但是不比2012年更加复杂。包括欧债危机、金融市场的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形势等等。这样的判断比较有利于从政策的角度的前瞻性、政策性判断。
这是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形势。
中国经济在2013年的增长态势。
首先我们判断它增长百分之多少之前,要达成一个共识。亿对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时候,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中国经济现在的增长速度,要达成一个共识。因为这都是在变化的,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大幅上涨,硬着陆。国外和国内都很纠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上。中国经济是在下滑,走到今天是一位数的增长,而且最低已经到7.4%的增长,这是很明显的事实,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但是,经济学家看问题要看两方面,看到这个速度在下降,但是要有这样的信息,这个放缓是否合理?这也很重要。因为过去两位数上涨,有国内国际、大环境来推动的。今天发展到今天的时候,所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出口这个三驾马车中很重要的马车,在2007年的增长最高的时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达到3个百分点。在9.8%的经济增长中有3个点来自出口。而今年以来都是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知道美国、欧洲、日本的危机,这不是我们一己的力量转变,也需要时间来调整。所以这种大的增长驱动力、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我们认为这个变化不是危机中间的结果。很可能在危机后,可能会恢复,但是也恢复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因为危机后,美国靠借钱消费的模式肯定要调整。因为它也不可持续。欧洲更是这样,在欧债危机及以后,靠发债去扩大福利、增加消费的增长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这不是短期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全球经济的新格局,中国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人清楚这一点,转变我们的增长方式,调整我们的增长结构是很重要。
这是一个大环境的变化,国内更是变化很大。过去30年的高增长,特别是我们的出口企业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非常相关的。但是这方面现在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还有基本要素成本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素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变化,要素价格大幅度提升,过去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都发生了变化。当然还有一些能源的约束,例如高耗能、粗放的环境变化都在发生变化。到了十八大,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翻番,要走出中等收入险境。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这里还不是纯粹的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做了很简单的调整,在过去25年中,有16个发展中国家保持了7%以上的增长,但是只有6个国家走出了中等收入的险境。所以我们的基本观察是仅仅靠高增长也未必能够走出中等收入险境。那些注重结构调整的国家倒是走出中等收入险境的概率更大,例如巴西。现在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结构,第一、二、三产业和非农就业的比重都已经达到了非常合理的水平。特别重要的是,他们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是2.1倍,中国是6.8倍。而且要注意到人均在1万美元的是2.1吨,中国在人均收入4000多美元的时候是6.8吨。如果我们不注意调整和转型,就算是有7%以上的增长也未必能走出中等收入险境。
根据经济学的条件,当你的投入产出比已经达到了递减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的情况下,再继续靠投入、投资增长来推动,就会进入更没有效率的状态。可能需要4个百分点投入才有1个百分点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制度性的红利没有发生,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发生变化了。
潜在增长率已经发生变化,什么是它的潜在增长水平?计算当然很复杂,但是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来说明。经济学中有一个结论,叫做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率,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这个增长水平下,没有大规模的失业发生,就是平稳的经济增长水平。例如美国就是6恩%的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水平下,经济增长水平就是事实下的潜在增长水平。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到最低的时候,达到7.4%,我们没有发现大规模的失业,甚至在数字上还有所增加。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我们认为中国现在的增长水平应该是现阶段的潜在增长水平。
当然这个增长水平也不就是一个数字,很可能是一个区间。所以我们认为它在7-8%之间,应该是现在的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说,现在是7.4%如果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继续下降,但是又发生大规模的失业,都应该是在均衡增长的水平区间之内。
所以我们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不要也不需要过度反应,它可能是合理的,可能是正常的,可能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这非常重要。十八大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的本质是科学发展。什么叫科学发展”就是要按照规律去发展。如果我们两位数的增长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潜在增长率就一定要发生变化。那这是符合规律的,我们不用去过度反应。
所以我们估计2013年经济发展的水平,因为是均衡增长的水平,都是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在没有技术突破其他的强要素推进的时候,应该稳定在这个水平上。这就是经济学一般的结论,以及过去经济增长的过程也被印证过。所以我们认为2013年,如果按照这样的经济规律,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在7.5-8%之间。当然我们也做过一些研究,在换届的时候,这是中国特色,中国政府换届的时候往往会带来高增长,特别是高投资增长。而且现在我们也有一些数据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也是几十万亿的投资规划做好了,各自都在跃跃欲试,等着新领导发令枪一响,他们就可以一拥而上。但是说实在的,我们真的希望平稳过度,不要反规律,反科学。如果7-8%就是我们的均衡增长水平,在现阶段我们还是因应按规律去办事。人为户去推动高投资、高增长,是可以在短期内推动经济9%甚至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带来的问题很严重。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我认为在于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政策、产业政策都会延续今年的政策取向。
还有那些项目、批准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都会延续。因为项目都是8年的时间段投资,所以那些东西都汇兑2013年经济平稳增长产生非常积极、正面的、有针对性的作用。我们希望是这样的,不太希望反规律的一些东西。当然是否会这样?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第三、中国经济要保持平稳的增长,也不能够按照过去的增长方式,按照过去当中纯粹的高投资、高投入的产出比方式去增长。所以中国的经济需要新的引擎。
那么中国的新引擎是什么?十八大报告中也说得很清楚,我认为非常准确,我个人也非常赞成。首先从大的角度来说,改革是新的引擎。如果要实现增长结构、方式的转变,要从过多的依靠外需转变到依靠内需,而且在内需中,要用投资和消费的比重要是一个可循环的、良性的比重,如果要做到这一点,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拉动消费、收入机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当然要让市场形成导向,市场化的优化配置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改革是新的引擎。
二是创新是新的引擎。现在的投入产出比是再一个很没有效率的水平上,根据经济学的理论,短期的增长靠资本、劳动力的结合。但是长期看必须靠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改革,带全要素增长的概念上。技术进步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搞创新,就是要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才能突破现在的瓶颈。
我们说收入倍增,未来如何不一样。而收入怎么倍增?如果靠发钱的收入倍增,那么未来形成高通胀是很危险的。必须靠什么?如果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匹配的,那么未来的收入倍增就会非常平稳。这对于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引擎。
再简单说一下创新。刚才已经有企业和政府部门非常鼓励大家创新,也有企业家实践。我认为技术进步、创新有两方面。政府要做政府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最终去实现这个创新的还是企业层面,要有主动性。这个企业层面不仅是要去创新这个产品,还要去创新这个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要走自己创新发展的环境。这里非常重要,从30年改革开放的路程走过来,大的环境给了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制度安排后,企业的制度格外重要。深圳有一个企业叫做科技文化集团,这个企业在10多年前搞一个锦绣中华,当时没有人把它提高到文化创意角度去认识。当时要注册一个科技文化公司,科技部等等主管部门都不批他。而他给自己开出了一片蓝天,给自己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北京有一个很著名的地方798,他们曾经被列入了北京市所谓要与海淀区遥相呼应的电子发展园区,就是因为在798地方的艺术家、开拓文化产业的企业家不懈努力,有很大的过于声誉和经济效应,时代杂志在某一年评选了全球十大城市,北京就因为798而上了这个百棒,所以就创造了这样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所以这里现在被定义为北京的文化创意园区,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企业的努力非常重要,例如深圳过去创造了华为、中兴通讯、科技文化集团。我非常相信今天在座的企业家,未来就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的发展创新空间的主体、主力,一定会让深圳、中国再创奇迹!世界是你们的,机会也是你们的!
谢谢大家!
本文为左小蕾在11月17日深圳2012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的发言稿
0
推荐